(资料图片)
人民网合浦6月5日电 近日,在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科研团队用人工增殖的办法开展海草修复移植试种工作。当天一大早,科研人员就把一筐筐装有海草的托盘运送至修复场地,在涨潮前将海草移植至试种样地。
“海草修复常受到水体环境、地质环境、海草群落及动物群落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开展基线调查外,试种是修复前最关键的一步,可避免盲目移植造成的损失,有效提高海草修复的成功率。”科研人员苏治南介绍,试种后开展至少3个月的科学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海草覆盖度、植株密度等,最后根据监测的数据来决定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对何种海草进行大规模修复。
为什么要这样“煞费苦心”进行海草种植修复?“通过海草修复可增加海草床面积,扭转海草床退化形势,推进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此外,还能够维护极高的生物多样性。”苏治南说,近年来,他们多次承担海草修复任务,至今已在广西北部湾沿岸修复海草床面积近3公顷。2020年以来,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起草了4项海草修复相关的技术规程,其中两项为国家标准。
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地处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物种资源丰富,不仅是儒艮、中华白海豚、印太江豚和绿海龟等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还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亚热带海草床示范区。在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系统进化上具有全国性的代表意义和极其重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近年来,为防止海草床退化,保护恢复海草床,广西合浦县出台政策严禁乱采乱捞野生海草资源,加强对现有海草资源的监管与保护,同时采取人工增殖和移植的方法,加快人工海草场的形成和海洋生态的修复。此外,该县通过加大海草保护宣传力度,依法清理整治海草场非法养殖和作业,建立了保护区与海警、海事、渔政、自然资源等部门属地的协同协助机制,加强巡护监管,防止对海洋的无序开发,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目前,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培育有卵叶喜盐草、日本鳗草、贝克喜盐草和海菖蒲等4种海草,保护区及周边海域海草床面积约为68公顷,除了直接移植海草进行修复外,还扩增繁育了海草面积600亩,约310万芽株。今年下半年,保护区将继续移植海草700多亩,不断扩增野外海草面积,恢复海洋的“秀发”。
张芳 林军 摄影报道
(责编:张芳、许荩文)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