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琼州大地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

时间 : 2023-05-18 12:21:38 来源 : 琼游海南

PM2.5浓度降至12微克/立方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跻身首批5个国家公园行列;“六水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4·13”以来,海南生态优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放眼海南,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在琼州大地展现。

“六水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关资料图)

在万宁市小海周家庄段,水质清澈,红树林枝繁叶茂,而此前的小海可不是这般模样。

周家庄遥居万宁市东北端,坐落于中国最大的潟湖万宁小海之畔。周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夏可平见证了小海的“起起落落”:上世纪八十年代水清鱼多虾成群,九十年代后水质一年比一年差,淤泥增多、水变黑、鱼虾减少。

为何小海水质一年比一年差?小海周边分布着3个镇22个行政村约18万人口,当地百姓围海造塘养殖,使小海的面积从原来的49平方公里,缩减到现在的43平方公里;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小海等因素,使得小海水质逐渐恶化。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均指出,万宁海水水质从2013年二类恶化至2015年劣四类,污染严重。

为了让小海重现岸绿水清的生态,2019年10月万宁成立小海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领导小组,推进小海生态治理。

“周家庄在小海治理中退塘还海741亩,用于种植红树林和椰子树。”夏可平介绍,周家庄用一周时间做通全部虾农思想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完成拆除工作,打响了万宁退塘还海“第一枪”。

据了解,万宁投入3个多亿,清退了小海周边禁养区养殖池塘8693亩,全部拆除24594口养殖渔排。还策划了纳潮活海、治污净海、生态蓝海、智慧管海、惠民用海五大类工程,总投资约56亿元。

2022年,海南省委、省政府从海南自由贸易港水安全保障的战略高度,谋划部署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攻坚战,作为海南国家生态试验区建设的第五项标志性工程。自此,我省各市县奋力书写治水兴琼的海南答卷。

一年里,“六水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4.9%,交出了一份份的答卷:儋州新英湾红树林湿地,曾经近海大量红树林被砍伐,滩涂被改造成鱼池和虾池,生态严重被破坏,经过清退养殖塘、补种沿海地区防护林带后,红树林犹如海上绿洲;陵水黎族自治县潟湖,因海水养殖渔排对水质造成污染,经清退养殖塘、建设污水处理厂后,湖水水质明显改善……

2023年,海南继续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协同推进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优海水、防洪水“六水共治”,狠抓黑臭水体治理、城乡污水治理以及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河道综合整治等,开展全域综合治水,全方位保障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建项目建设落实生态优先

5月的儋州洋浦港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从世界各个角落漂洋过海而来的船只。往来的内外贸航线达到42条,带动洋浦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上扬。

“目前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产能利用率已达93%,接近饱和。”洋浦交通港航局工作人员欧哲望介绍,为实现洋浦港202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0万标箱的目标,满足未来集装箱船舶大型化运输需求,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扩建工程于2023年1月11日正式开工。

为了培育生态绿色样板,打造集装箱码头的绿色示范工程,树立行业绿色码头品牌,洋浦通过优化项目施工方案,采取适宜的环保措施,在施工前、后期尽可能降低对周边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在运营期针对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珊瑚移植期间,每天早上8时30分,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团队的40余名潜水员前往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扩建工程水域,将珊瑚礁陆续采集到篮子里,第二天移植到距离不远的磷枪石岛。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黎振松介绍,珊瑚保护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珊瑚迁移,一是珊瑚补种。在前期调查时,大约有6.2万多株珊瑚需要迁移,为保证生态修复效果,另外会再额外补充种植2万余株珊瑚。

在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洋浦项目部,国际旅游岛商报记者看到一个个精心制成的人工珊瑚礁被运上货车。“这些人工珊瑚礁就是珊瑚的‘新家’。”黎振松说,移植的珊瑚通过科学可行的方式固定在人工珊瑚礁体上,让其安家繁殖。

据了解,在移植前准备阶段实施单位按相关法规和技术导则办理了《珊瑚捕捉证》和《水下水下活动许可》等手续。

此外,在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扩建工程运营期间,洋浦将建立常态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生态环境跟踪评价,将渔业资源调查、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海洋生态修复效果等作为跟踪评价内容,根据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及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儋州对蔓镇上下浦村潟湖进行生态修复,在滩涂上栽种红树林;环岛旅游公路开建以来,项目施工方主动出击,在保护湿地生态前提下开展施工建设,并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的生态景观……这些实例都生动诠释了在建项目建设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新能源汽车成为海南一道绿色风景线

在海口街头川流不息的车辆中,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成为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市民杨军今年3月入手了一辆新车,“当时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中徘徊,后来考虑到新能源车充电较方便,用车成本比燃油车低,还有购车补贴,最终选择新能源汽车。”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海南省2022年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若干措施》出台,提出一揽子奖励措施,如:自车辆注册登记起一年内核算里程达3万公里后,按重型、中型、轻型及以下每辆车分别可申领3万元、2万元、1万元的运营服务补贴等。同时,各市县也出台了奖励措施。

公交车是城市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渐作为海口公共交通领域的主角,有力地推动形成高效率、低能耗、低成本的绿色环保公共交通体系。

2021年6月底,海口公交集团采购的198辆纯电动公交车上线,分别投入18条线路运营。至此,海口公交车总数达2171辆,除小部分柴油车用作应急机动运力之外,公交清洁能源化占比已达100%,在全国城市公交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据了解,海口实现公交清洁能源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来自过去10年来的坚持与积累。早在2011年,海口入选国家第二批次“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同年,由多单位联合采购的最早一批150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2021年,椰城街头的公交车再也看不到黑烟尾气,151条线路的2171辆公交车全部实现尾气“零排放”。

“4·13”以来,我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率先建成运行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一张网”。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4·13”以来,海南生态优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跻身首批5个国家公园行列,海南长臂猿喜添“新丁”;“六水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94.9%;PM2.5浓度降至12微克/立方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近岸白化珊瑚重现斑斓、西部荒漠绿进沙退生机盎然……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在琼州大地展现。

标签:

相关阅读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