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讯员 程丽鹃 徐银霞 任欣
日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第八届“青春榜样”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出炉,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物理与天文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长江大学兼职博导来小禹获评“教书育人好榜样”。为了支援西部建设,来小禹曾不顾家人反对远赴新疆潜心科研,攻克一项项科学前沿问题;为了点亮更多学生的“天文梦”,来小禹又励志反哺家乡,培养一大批新时代的“大先生”。身形单薄却信念坚定的她,在荒野沙漠、田间地头、高山峻岭、三尺讲台留下了无尽的汗水与足迹。
来小禹在新疆时的留影
为了天文梦举家远赴新疆
“天文学作为最古老的学科,没有终极答案,值得天文工作者穷其一生去探索,我想一直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
10年前,29岁的来小禹结束了在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后研究工作,面对留在北京或其他大城市的诸多选择,以及名企的高薪诱惑,她丝毫不为所动。凭着对天文学的热爱,她毅然决定远赴天文物理领域人才稀缺的新疆——支援西部建设。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来小禹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她的决心很坚定,“新疆天文台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综合性天文研究机构,我想在这里奉献所学、实现理想。”父母被她的决心所打动,最终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就这样,她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新疆大学任教,举家支援西部建设。
带病坚持备课
初到新疆,她和家人住在学生宿舍,面对条件简陋、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饮食不习惯等问题,她没有任何怨言,而是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她担任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一对一”交心谈话,主动体贴关心学生。因白天教学事务繁杂,她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经常加班至深夜。她说:“我是做理论研究的,研究周期很长。担任班主任后,势必会占用研究的时间。但是慢一点儿没关系,只要我坚持就一定能做好。”
她的辛勤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2012年,来小禹入选新疆“百人计划”,积极参与“新疆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联合天文中心”建设,获得“西部之光”项目资助,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进步和科学普及作出突出贡献,获得201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励志服务基础教育
帮更多学生点燃科学梦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16年,她所带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却鲜有学生从事教育行业。当前,国家天文学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天文学发展的主要障碍。于是,她决定从新疆回到武汉,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任教。
“选择师范院校,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传帮带’成就更多的师范生,帮助更多的学生点燃科学的梦想,这样就会有更多人为祖国天文事业添砖加瓦。”来小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十分认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目标,坚信在这里弦歌不辍、滋兰树蕙,一定能为国家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贡献力量。虽然工作地点发生变化,但她奉献天文学和教育事业的初心始终不变。
为了让天文学研究基础落地生根,她将基础天文学引入物理学教师教育专业,成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学专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该校物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湖北省天文学楚天学者设岗学科建设点”“湖北基础天文教育基地”,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2021年,该专业成为学校首批承担湖北省地方“优师计划”培养专业。
来教授指导学生科研
“来老师身上的纯粹特别打动我,她从未计较过福利待遇,心思全部花在教学和科研上,每次都是学校主动问她需要什么帮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李莎介绍,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来小禹是科技部“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专项”骨干成员、中英引力波合作联盟会会员、多个天文观测设备的国际合作项目专家,在天体物理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际学术最前沿。
“在天文科研上取得这样的傲人成就,但是来老师自己却很无私,珍贵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前沿信息,十分乐于和同事们一起分享,没有说藏着掖着,经常主动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李莎说道。
在科研上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
为帮学生捐出半个月工资
据了解,来小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20余篇,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在脉冲星类天体和相关高能天体物理领域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她预言了大质量脉冲星的存在并被随后的观测证实;克服了传统理论模型的局限性,首次在固态星体框架下系统地解释了脉冲星周期跃变的观测性质;紧跟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事件热点问题,研究了星体内部的奇异物态对于引力波和电磁信号的影响,挑战了传统中子星模型,为奇异物态开拓了研究前景。
在学生口中,小禹老师不仅是这样一位学术大咖,也是一位知心姐姐。得知学院一名2019级学生家庭遭遇变故时,她毫不犹豫地捐出半个月的工资。来老师并没有买大房子、没有买新车,一家三口至今仍挤在学校不足60平方米的公租房,但却每年拿出自己的项目经费单独设立科研助理岗位,指导和资助贫困学生参与科研。
持续开展“党建”活动
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她积极与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级联培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构建了“支部人人是导师,学生事事找老师”的师友、学友互联新局面。她指导学生100余人次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物理学专业考编、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位居全校前茅;她指导学生共建社会实践项目“星空计划”公益科创营被团中央授予“2022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科技‘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以及2022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项目TOP100等荣誉。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