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即时看!实干争先 跨越发展丨探寻7412工厂的锻造之路

时间 : 2023-04-10 10:03:46 来源 : 舟山日报

国内每10辆乘用车中,至少7辆有7412工厂的紧固件产品,近日该工厂又完成了投资上亿元的技改项目——

探寻7412工厂的锻造之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舟山市7412工厂全貌 摄影 殷海莉

现代化生产车间内,只有几个工人管理;自动化生产线上,优质产品依次而来……近日,投资约1.2亿元的舟山市7412工厂汽车紧固件产能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完工并逐步投产。在新建的车间内,先期投产的设备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在一处还未安装设备的空场地,7412工厂生产副总经理任辉荣向记者介绍,计划8月份设备进场调试,11月全面投入生产。项目包括2幢厂房、成品仓库和包装车间,届时还将增加新产品试制车间,投入全自动立体仓储系统等。

积极拥抱新风口,竞逐行业新赛道,7412工厂大量投入技术研发,智能设备应用在70%左右,去年实现产值10亿元,比上年增长9.7%。

小小紧固件,有多少技术含量?为何要如此大手笔地投入技改?日前,记者走进舟山市7412工厂,探寻紧固件的锻造之路。

应需出品,竞逐行业新赛道,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机床轰鸣,一个个紧固件经挤压成型后,传送进影像全速检测分拣机,通过机器的一系列自动检测,最后经激光刻字打码……3月21日,记者走进7412工厂车间,从堆料车间到冷镦车间、搓丝车间等,看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自动化生产场景。

在自动焊接生产线前,任辉荣停下了脚步。只见,一个个长方形异形紧固件,通过皮带运输到电焊点位上,“嗞啦”一声,两端的螺帽被自动焊接。

“这款异形紧固件是我们工厂这两年的‘新宠’。”任辉荣说,“在看不到车底的情况下,使用固定螺母,连接难度大,紧固件的损坏率也较高,而这款上下浮动的换电机构紧固件,可实现新能源电池快速换电。”

目前,这款产品被运用到新能源汽车上,任辉荣说,在紧固件行业,就需要有“应需出品”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任辉荣的话,道出了7412工厂再点新引擎的“秘诀”。

7412工厂成立于1986年,经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波澜壮阔,是目前海军仅有的一家完全市场化运作的企业,企业的管理、业务骨干均来自于退役军人。

2019年,7412工厂面临转型,也正是这个机会给工厂管理和建设带来更大的机遇和平台。当时,7412工厂提出了“以乘用车为主,乘商并举”的策略,利用工厂在乘用车市场的优势,向商用车领域拓展,与潍柴动力建立了合作。这次合作,让他们破解了一个困扰世界几十年的难题。

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商用车涡轮增压器的马氏体不锈钢紧固件均采用温镦成型方式进行加工,工序复杂,材料利用率低。因此,当时世界各国都在尝试破解冷镦成型的工艺。

7412工厂也开始了自主技术攻关之路。研发人员不厌其烦地测试,对比不同紧固件成型方案,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在2021年上半年形成技术自主化,在全球首创了马氏体不锈钢冷镦成型技术。

“从温镦到冷镦,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改变,还有生产效率、产品稳定性的提升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任辉荣说,就是这种对技术的较真,让他们突破了一项项可能,“目前,我们研发的紧固件产品已经用在高铁、新能源汽车、军用装备等领域。”

截至目前,7412工厂生产的产品有5000多种,为全国20余家知名汽车主机厂配套生产高强度紧固件、非标紧固件和异形件。据业内统计,国内每10辆乘用车中,至少7辆有7412工厂的紧固件产品。

与时俱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益

在7412数字化中心展示大屏上,冲压、搓丝、冷镦等各生产车间及项目管理、人力资源板块等分屏展现,每个产品的生产情况、每台机器的运行情况、产品和计划完成情况、每个部门的人员出勤等一目了然。

“这些数据的采集都是为我们管理层做规划决策用的。”任辉荣说,近年来7412工厂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益。

在深耕紧固件领域30余年的任辉荣看来,7412工厂能发展壮大,源于追求品质、崇尚荣誉的精神内核。他跟记者分享了一个反映全厂文化和精神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产业步入规模化生产。当时,7412工厂和天津夏利汽车建立了合作。1988年,夏利由于增产,急需在两三天内凑齐10余种总重100余公斤的紧固件。在平时,正常发货需要半个月才能送到,为了不耽误夏利的生产,7412工厂特意赶制这批紧固件并让战士挑着担乘船、坐火车,送货上门。因为生产时间紧,这批紧固件也没来得及验货,夏利的相关负责人也忧心紧固件的质量。时任7412厂厂长张成利说:“你们放心,如果因为我们的紧固件造成你们发动机的质量问题,我赔你们发动机。”

“这就是7412工厂对产品质量的一种自信。”任辉荣说,在今天,这种讲诚信、重品质的精神依然延续,他们以交付客户满意的产品为宗旨,这个满意包括产品质量、按时交付和服务等。

矢志不渝追求品质,也让7412工厂的每个人都具备成为专家的潜质。

至今,潘冬杰与1000多份失效分析报告的故事仍在7412工厂流传。潘冬杰是7412工厂热处理车间主任,但刚进入公司那会儿,他没有任何相关工作经验,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在实验室工作的6年时间里,他分析了1000多份失效报告,翻烂了钢铁金相图谱集册,给4500多种产品都制定了一套工艺参数,最终成为钢铁产品领域里理化性能检验分析的专家。“热处理是产品生产的一道关键工序,目前,经过他把关的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任辉荣说。

讲诚信、求品质对7412来讲是崇尚荣誉的体现,也是他们营销产品的一种方式。

“在7412工厂,人人都是营销员。”任辉荣告诉记者,无论在市场部还是工程部,抑或是研究院等,大家对产品的性能都熟稔于心。

采访结束,离开7412工厂时,记者发现,工厂大门口会客厅外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匾牌: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获得企业、浙江省“隐形冠军”企业、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或许就是7412大步前进的最好注解。

标签:

相关阅读

X 关闭

X 关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