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 根据我们测算,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超过百万亿的投资规模,这部分巨大的资金需求,就很需要绿色金融的支撑。伴随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不断成长,绿色金融也必将成为一个长坡厚雪的超级赛道。"4 月 3 日,平安银行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周强在平安银行联合平安证券举办的《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以下简称《白皮书》)研讨暨发布会上表示,平安银行独有的差异化打法在于背靠集团全牌照的综合金融优势,满足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绿色金融是双碳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通过金融力量引导生产要素聚集到符合该战略的领域,驱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更加低碳、节能、可持续。2022 年末,平安银行及平安理财绿色金融业务余额 1700.50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49.5%;平安银行绿色贷款余额 1097.68 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58.8%。
(资料图片)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为相关产业资金需求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支持。经济观察网记者根据 2022 年上市银行财报数据统计发现,大中型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同比增速较高,普遍在 30% 以上。其中,工商银行总量与增量均位居首位,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同比增速甚至超过 65%。
数据:上市银行年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胡萝卜加大棒’。"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3 年年会分论坛表示,高碳价或碳税即 " 大棒 ",适中的碳价是 " 小棒 " 或 " 中棒 ",人民银行支持工具则是激励机制中的 " 胡萝卜 "。人民银行以低息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接受低成本资金的金融机构须支持碳减排项目,同时承担向社会披露相应信息的义务。碳排放具有强外部性,除碳价和碳税外,更重要的是披露问题。
" 我国碳价远低于国际市场,碳交易潮汐现象明显 "。《白皮书》显示,目前全球碳市场建设仍以各个国家或者区域为主,如欧盟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等,使得市场主体、交易规则和市场价格存在差异,以欧盟碳市场为例,2021 年,欧盟碳价均值为 53.65 欧元 / 吨,其碳价格水平一度达到 100 欧元 / 吨的高位。中国碳市场方面,2021 年全国碳市场的日成交均价在 40-60 元 / 吨范围内波动,整体均价较低。在成交量方面,我国碳市场成交量主要集中于临近履约周期结束时,日常成交量较低,如区域碳市场最终履约期为 6-7 月,全国碳市场启动后成交量主要集中在 12 月,此段时间交易量最高,非履约期交易量下滑明显。
近年,我国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权益工具、绿色保险等领域政策陆续出台,绿色金融监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21 年 5 月 27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绿色金融考核业务范围,将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同时纳入定量考核指标,定性指标中更加注重考核机构绿色金融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另一方面扩大了参评银行范围,在原来针对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银行等银行机构考核的基础上,将城商行纳入考核范围。在激励机制方面,我国此前已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如绿色再贷款、绿色 MPA 考核等,并将绿色信贷业务开展情况的考核结果纳入到 MPA 考核体系内。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对绿色项目开展了担保、贴息。
2013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一是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 2024 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二是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 2023 年末,2023 年继续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支持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科学有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三是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 2023 年 6 月末,将中小微物流仓储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进一步增强金融支持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的力度,助力交通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在易纲看来," 胡萝卜 " 支持工具重点在于要求商业银行对碳足迹、发放碳减排贷款的利率及相应碳减排效应等信息按季披露,接受第三方机构独立机构的核查和社会监督,同时引导全社会提高对碳达峰、碳中和紧迫性的认识。截至 2022 年末,碳减排支持工具已提供资金 3000 多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近 6000 亿元。低息再贷款需要收回,金融机构自担风险,这样的 " 胡萝卜 " 激励机制是适中的、合适的。
当前,绿色产业激励手段主要由财政补贴、金融手段 ( 信贷及绿色债券发行通道 ) 及碳市场三大类组成。《白皮书》认为,财政补贴领域范围仍相对较小,定向再贷款规模有限,碳市场纳入行业不足。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激励作用仍有不足。未来,财政、信贷及碳市场仍需分别发力,强化激励。
《白皮书》建议,在财政方面,以中央财政为主体,利用转移支付等手段,压实各地财政对绿色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同时,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一、产业结构存异,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各地重点产业发展及减排路线,支持各地取长补短,提升减排效率。此外,引导支持各地绿色产业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等的财税优惠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及频次。
在金融方面,以新发行的《绿色债券原则》为模板,强化明确绿色产业支持领域,充分运用再贷款、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发行通道等政策,支持绿色产业以更低成本获取资金。同时,完善绿色产业信披体系及制度,强化绿色金融宣传力度,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
在碳市场方面,加快其他高耗能行业纳入碳市场,通过强化以碳市场为核心的市场化奖惩机制,推动各行业内减排效果较好的企业获取激励,强化企业减排动力。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