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者: 陈益刊
跟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国家账本逐步明晰。
近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预算报告也被称为国家账本,会反映今年政府收入预期,而这也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社会形势的预判。更为重要的是,预算报告会对今年接近50万亿元财政资金支出作出安排,重点聚焦民生、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等领域。
财政“积极”在哪
中国政府预算有“四本账”,分别是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新华社近日公开了预算报告的摘要。
根据“四本账”简单加总,今年支出总计约49.5万亿元,比去年执行数增加近3万亿元。在经济下行期,需要积极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主要体现在两大指标:一是,一般公共预算账本中的赤字率。赤字率(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越高,赤字(支出大于收入差额)规模越大,意味着财政刺激力度越大;另外一个指标是政府性基金账本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下称“专项债”)。专项债规模越大意味着政府投资力度越大。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拟安排赤字3.8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财政赤字率从去年约2.8%提高至今年的3%;拟安排专项债3.8万亿元,比去年(3.65万亿元)增加0.15万亿元。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今年赤字规模和专项债合计7.68万亿元,高出去年6600亿元。赤字规模适度增加保持了必要的支出强度,同时并未过高提高赤字率,为未来财政可持续性和财政空间奠定基础。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告诉第一财经,财政赤字率=赤字规模/现价GDP。根据2023年财政赤字率与赤字规模数据,可以推算出2023年政府设定的名义GDP增速为6.9%。扣减平减指数后,2023年实际GDP增速约为5.0%~5.3%,略高于政府工作报告5%左右的目标。
与往年不同,今年新增的5100亿元财政赤字均由中央财政承担。这反映出中央政府近些年负债率相对稳定,加杠杆空间较大,而地方政府负债率攀升,加杠杆空间相对较小。多位财税专家认为,此举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账本中,除了赤字增加外,由于经济恢复性增长及前期低基数因素,带动税收收入较快增长。例如,今年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等,税收收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回升至85%。税收收入恢复性增长,也为今年财政支出加力奠定基础,间接使得财政赤字规模不用增加过多,赤字率未突破3%的安全心理防线。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130亿元,增长5.6%。
高瑞东认为,5.6%支出增速略低于名义GDP增速,但这一目标设定并不弱。这需要站在两年复合的视角看。202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财政积极发力,实现了6.1%的财政支出增速;2023年在高基数之下,财政加力提效,继续支撑经济平稳修复。
去年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地方政府性基金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出现大幅下降(-21.6%)。在稳楼市系列政策发力下,今年土地出让收入形势备受关注。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为78169.9亿元,增长0.4%。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4021亿元,增长0.4%。
由于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超九成, 0.4%的增速意味着今年土地出让收入止跌,与去年规模持平。因此,政府性基金账本中支出的加码,难以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这一力度增加落在了专项债规模的适度增长上。
在债务约束下,今年新增专项债规模仅比去年增加1500亿元。但是,相关部门会通过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强化专项债管理,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等工具,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如果3.8万亿元专项债规模不够,还可以考虑盘活专项债限额空间,理论上限约1.3万亿元。参考2022年经验,实际或可盘活5000亿元。
另外,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还将继续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部分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延续优化;聚焦科技创新、重点产业链等领域,结合实际新增出台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等。
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针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等的税收优惠政策、留抵退税政策等可考虑延续优化。另外,对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类产品或服务,可考虑比照软件产品等,纳入增值税即征即退的范围,或直接给予免征增值税的政策。
近50万亿怎么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财政政策时称,各级政府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部门带头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腾出的资金千方百计惠企裕民,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
财政部部长刘昆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虽然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从预算报告也可以看出,民生类支出继续保持增长。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看,去年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接近4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超过2万亿元。今年这三大类支出继续保持增长。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将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比如,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安排250亿元、增加20亿元,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
在社保就业方面,预算报告明确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比如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预算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为9.8万亿元,增长7.2%。此外,在医疗卫生领域,预算报告称今年将支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